青少年心理问题

反应性虐待:15岁少女情绪崩溃当街动手打母亲

看到题目,相信有些人看到过这个新闻:
12月20日,江苏常州,一女孩与母亲发生争执,情绪失控,当街嘶吼并动手打母亲,围观群众大声劝阻女孩行为。在新闻视频当中,女孩一直催促母亲,情绪激动,母亲则全程一直没说话,也没动。据目击者描述,两人因买手机起争执。当地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争执原因是家庭矛盾,女孩未成年,当时经过民警劝阻已经处理好了。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女孩任性、蛮横、不懂事,再怎么样,也不能动手打母亲啊,觉得错好像全在女孩的身上。
其实不然,通过多位目击者的描述和后来媒体的报道,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女孩15岁,自己的手机坏了,想买个新手机,需要6000元。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攒了4000元,在和母亲商量后,母亲同意并再添2000元给女孩买手机。后来,12月20日这天,母亲骑着电动车带着女孩来店里买手机。就在快买之时,女孩的舅舅说了一句“旧手机修修还能用,没必要再买新手机浪费钱”。女孩的母亲听完后也觉得在理,于是就反悔了,不给女孩买手机了,还想让女孩交出她的4000元。那女孩见状当然不乐意了,就和母亲起了争执。母女两的争吵很快引起了众人的围观,女孩好面子,想赶紧离开,而母亲则想借舆论的压力,让女孩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妥、认错,就是不愿意启动电动车。在周围群众不明所以的“指指点点”下,女孩最终情绪崩溃,做出了动手打母亲的不当举动。这一过程也被围观群众拍下视频,上传到了网上。
反应性虐待,女孩打母亲,家长精神虐待:反应性虐待:15岁少女情绪崩溃当街动手打母亲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了解了事情大致的来龙去脉,也知道了女孩为什么会做出当街动手打母亲的不当之举了。
有些人会觉得女孩当街动手打母亲就是不对的,也有人觉得是母亲的过错,还有人觉得女孩和母亲双方都有问题。且不论到底谁对谁错,今天,新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只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事件背后所反映的一个心理现象——反应性虐待。
什么是反应性虐待呢?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
家长明明答应了孩子,只要孩子好好做完作业,就让他看电视。结果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却说“已经很晚了,该洗洗睡觉了,明天再看电视吧,早点睡!”。
这时,孩子就会特别委屈,一脸不乐意,嘟嘟囔囔的。家长见状,还会补上“怎么?不让你看电视,让你早点休息,你还不乐意了?也不看看你那点成绩,还好意思看电视,一点都不懂事,要是把你看电视的那点心思花在学习上,还能考这么点分?还不能说你了?”紧接着,就是家长的一顿数落。
然后孩子只能顶着家长的数落,走进房间,重重地关上房门。可是孩子这样,更是激起了家长的怒火“你什么意思?这么重的关房门干嘛?我说错了吗?也不看看自己那点成绩,还想着天天看电视。真是越大越不懂事!翅膀硬了是吧……”
看上去,这个孩子特别的叛逆,家长又是特别“无辜”。家长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处处为孩子着想,可孩子却不领情,还和自己到处对着干,觉得自己特别“心累”。但是,殊不知,这是孩子在遭受家长的反应性虐待之后被“逼疯”的表现。
所以,什么是反应性虐待呢?
所谓的“反应性虐待”,是指施虐者一方通过破坏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的方式,导致受害者对自己充满质疑,让其自己对自己产生心理困扰,从而达到被施虐者这一方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
反应性虐待,女孩打母亲,家长精神虐待:反应性虐待:15岁少女情绪崩溃当街动手打母亲
回到文章开头的这个“女孩当街打母亲”的事件中来。
这个15岁的女孩做错了什么吗?她买手机是和母亲商量过、母亲也同意了的,而且她买手机的钱有4000元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攒下来的,母亲资助她的只有2000元。所以说,她并没有做错什么,唯一不对的就是不应该对母亲动手。
换个角度来说,母亲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真的都是对的吗?不见得吧——母亲明明答应了女孩买手机,却临阵反悔,这叫言而无信、不守承诺;母亲不愿启动电动车回家,想借舆论压力,迫使女孩交出她的4000元并认错,这是精神压迫和虐待;围观群众也在不了解事情经过的情况下,对女孩“指指点点”、“道德绑架”。
最后,女孩也“成功”地在母亲和周围群众的压迫下,情绪崩溃了,做出了打母亲的不当之举。这就是典型的反应性虐待的表现。
反应性虐待,女孩打母亲,家长精神虐待:反应性虐待:15岁少女情绪崩溃当街动手打母亲
虽然,这个事情在我们看来已经过去了。但是,对于这个15岁女孩来说,这件事情有可能一辈子也忘不掉,会成为她心底一个永远也抹不掉的疤痕,甚至会影响她的一生。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家长们的控制欲和所谓的“为了你好”。然而,家长们为了满足这种控制欲、“为了你好”,他们所采取的反应性虐待的手段,会直接破坏掉亲子之间的信任关系,更是毁掉了一个和睦相爱的家庭。因为孩子已经对家长不再信任了,对家长的爱也变淡了。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信任是任何关系维持的“地基”。一旦地基坍塌,那搭在地基上的任何关系都会随之坍塌,尤其是在家庭这种极其脆弱的亲子关系中。而亲子关系坍塌后,孩子不再信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家长一次次对孩子的伤害,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这些影响很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甚至会影响孩子以后为人处世的方式乃至人格。
反应性虐待,女孩打母亲,家长精神虐待:反应性虐待:15岁少女情绪崩溃当街动手打母亲
不禁想起一部电影《狗十三》——电影中,一个13岁女孩,因为母亲去世,父亲另娶妻子,还生了一个儿子,对女孩很淡漠,女孩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后来,父亲送了一只狗给女孩,给她作伴,女孩很喜欢,和小狗形影不离,成了女孩的精神寄托。有一次,爷爷在买菜的途中,将小狗弄丢了。女孩知道后,愤怒地推到了狡辩的爷爷,冲出家门,疯了一样的找小狗,一直到天黑。后来,家人又买了一只小狗(和之前那只差不多)给女孩,女孩认出来了不是她之前那只,她不接受,还是执意要之前那只小狗。家里人对女孩指责,说她执拗、犟脾气、不懂事,甚至父亲还动手打她。经此之后,女孩仿佛“心死了”,也妥协了,她明白一切都回不到从前了。但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大人们做错了事,他们却不肯承认呢?到头来,反而是自己错了、不懂事”。
这就是电影《狗十三》所描述的故事,这部电影真真实实反映了当下多数家庭的中国式教育。也因为这部电影的“真实”,它历经坎坷,经过五年才得以搬上荧幕。
我们想说的是——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远不是效仿以前父辈们的教育模式就可以的。
其实,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学习和成长,亲子之间的相处不是和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那么简单容易,因为伤害孩子最深的人往往是家长自己,但家长却不自知。在家长这种反应性虐待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就是一桩桩“凶杀案”,而最终他们又会是自己孩子的“刽子手”,培养出新的“刽子手”,仿佛是一个死循环。
在这场施虐与受虐的“战争”中,从来都没有赢家,双方都是输的那个人。
所以,家长们,你们该反思自己了,想想自己是不是那个“刽子手”?如果是,请立刻停止;如果不是,那就请保持并尽可能做得更好!
咨询或联系我们,请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公众号
本文于2021年12月23日17时原创自新概念心理咨询网:https://www.anewator.cn,提倡原创,立足原创,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本站地址。
上一篇:父母的这些行为最伤害孩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