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科普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可以尝试运用催眠疗法!

 相信大家对荣新奇教授已经不陌生了,可在这里,我还是要简单介绍一下荣教授——荣教授是全国著名肛肠专家,著名高级心理咨询师、著名催眠治疗与教育专家,专门从事从事肛门直肠结肠疾病的研究,擅长运用传统中医方法和现代西医方法、心理学方法和催眠方法诊治疾病。
如今,荣教授已经从临床一线退休了,但在荣教授的临床经验和过往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并证明了,催眠疗法对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作用和疗效。
一般来说,大家对于催眠的印象仅是局限于影视剧和舞台表演中,了解深一些的,可能知道催眠可以运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当中。但通过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摸索,发现催眠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人们印象中的那些,还可以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下面,是荣教授推荐的一篇外文文献,关于“催眠疗法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催眠疗法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话不多说,让我们往下看。
IBS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催眠疗法: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可以尝试运用催眠疗法!
在过去,催眠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已有开展,但都限于专门的医疗机构,针对的是难治性个体。此研究旨在探索:催眠疗法是否优于常规的科普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集体催眠是否达到个体催眠的疗效。
研究方法
在荷兰,组织了一项11家医院参与的多中心RCT研究(IMAGINE)。筛选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IBS患者,使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其按照3:3:1的比例分为个体催眠、集体催眠(均接受6次治疗)及科普教育组(对照组)。主要的终点指标为IBS症状的缓解度,具体为患者在连续4周中每周评估报告症状充分缓解。在intention-to-treat群体中(排除了不符合条件剔除者)比较催眠疗法与对照组,在per-protocol群体中比较群体催眠与个体催眠的疗效。
研究结果
在2011年5月31日至2016年4月6日期间对所有转诊来进行心理治疗的IBS患者进行入组筛选,最终354例随机分为三组:150例个体催眠、150例集体催眠、54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各组分别有22例(15%)、22例(15%)、11例(20%)退出。三个月后各组的症状充分缓解率分别为40.8%、33.2%及16.7%。十二个月后则分别为40.8%、49.5%及22.6%。
结果表明:催眠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疗法(三个月OR 2.9,p=0·0240,十二个月OR 2.8,p=0·0185)。在分组比较中,个体催眠与群体催眠的三个月缓解率分别为49.9%vs 42.7%,十二个月为55.5%vs 51.7%,群体催眠疗效不差于个体催眠。共发生8例严重不良事件,大多为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经伦理委员会判定与治疗无关。
得出结论
催眠疗法可在基层医院用于IBS的治疗,群体催眠可在同样花费下治疗更多患者。
IBS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催眠疗法: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可以尝试运用催眠疗法!
【此研究之前已有证据】
经检索PubMed上2001年至2010年间英语发表的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中关于催眠疗法治疗IBS的文献,结果显示催眠疗法有效,但病例基本为特别医疗机构中的难治性患者,进行的是个体治疗。同时文献认为证据不充分,要求进行更高质量的研究,尤其是需要关于长期随访及基层医院有效性的研究。
【此研究的贡献】
经研究人员的多中心RCT研究,证实催眠疗法比科普教育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同时,群体疗法不差于个体疗法。
【此研究的提示】
催眠疗法对IBS症状有充分的缓解效果,不只适用于专科诊所中的难治性患者,也适用于基层医院;催眠疗法可做为IBS的一个治疗选择,无论IBS的症状严重度及亚型;群体催眠在日常医疗实践中更易于实施。
(文献部分来自网络,原文为英文,经过翻译,侵删)
咨询或联系我们,请关注公众号
联系我们公众号
本文于2021年04月09日17时原创自新概念心理咨询网:https://www.anewator.cn,提倡原创,立足原创,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本站地址。
上一篇:催眠与我的故事
下一篇:如何利用催眠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文章推荐